最新2025股权转让9个典型问题问答
股权转让中9个高频核心问题的法律解析与实务建议,涵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税务处理等关键场景,供创业者、企业主及投资者参考:
一、股东之间转让股权,需要其他股东同意吗?
答:无需同意,但章程另有规定除外。
《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间可自由转让股权(第84条)。
例外: 公司章程可约定限制内部转让(如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建议提前审查章程条款。
二、对外转让股权,其他股东是否有优先购买权?
答:其他股东享有法定优先购买权。
转让方必须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30日内未答复视为同意转让;
半数以上股东不同意转让的,应购买该股权,否则视为同意(《公司法》第85条)。
三、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何时发生效力?
答:协议自双方签字生效,但股权变动以工商登记为准。
协议生效≠股权转移:合同签署即对双方产生约束力;
股权交割条件: 完成公司内部股东名册变更+工商登记(对抗第三人)。
四、未实缴出资的股权能否转让?
答:可以转让,但需明确出资责任承担方式。
转让后,原股东与受让方对未缴出资承担连带责任(《公司法解释三》第18条);
操作建议: 协议中明确约定出资义务由谁承担,避免纠纷。
五、股权转让是否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答:个人转让股权需按20%税率缴税。
计税公式:(转让价 - 原值 - 合理税费)×20%;
避坑点: 明显低价转让且无正当理由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征税(如净资产评估法)。
六、公司章程能否禁止股权转让?
答:完全禁止无效,合理限制可能有效。
司法实践:公司章程可设置合理限制条件(如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转让程序等),但完全剥夺转让权的条款无效。
七、股份公司股权转让是否有特殊限制?
答:发起人、董监高转让受限。
发起人: 公司成立1年内不得转让;
董监高: 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25%,离职半年内不得转让(《公司法》第160条)。
八、隐名股东如何显名化?
答:需经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
隐名股东需证明实际出资+代持合意,并请求公司变更股东名册;
若其他股东明知且未反对,法院可能支持显名请求(《公司法解释三》第24条)。
九、股权因继承/离婚分割时,其他股东能否阻止?
答:继承天然取得股东资格,离婚分割需看章程。
继承: 其他股东无权阻止继承人成为股东(章程另有规定除外);
离婚分割: 需参照对外转让规则,其他股东可主张优先购买权。
⚠️特别提示:高频风险规避
工商登记滞后风险:协议生效后应立即办理变更登记,避免“一股二卖”;
阴阳合同效力:用于避税的“低价备案合同”可能被认定无效;
出资瑕疵连带责任:受让未实缴股权前,务必核查出资证据;
优先权通知瑕疵:对外转让未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可能导致协议被撤销。
附:操作流程清单
✅ 查章程 → ✅ 核出资 → ✅ 签协议(明确税费承担)
✅ 书面通知其他股东 → ✅ 取得放弃优先购买权声明
✅ 更新股东名册 → ✅ 工商变更登记 → ✅ 完税凭证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