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权转让协议能撤销或解除吗
股权转让协议能撤销或解除,但需符合法定情形。
可撤销的情形主要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若协议存在重大误解,即一方因自己的过错对协议内容等产生错误认识而订立协议;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协议;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协议,且对方知道或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协议;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协议成立时显失公平,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协议可解除的情形有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协议,也可在协议中约定一方解除协议的事由,该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解除协议。法定解除则是在出现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协议目的;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协议目的等情形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协议。
二、公司章程的股份有法律效力吗
公司章程中关于股份的规定通常具有法律效力。
公司章程是公司的自治宪章,是股东共同一致的意思表示,依法制定的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
在股份方面,公司章程可对股份的种类、数量、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等作出规定。只要这些规定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会受到法律保护。例如,股东应按照章程规定的方式和金额缴纳出资,否则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同时,章程中关于股份转让的规定也具有效力。它可以对股份在股东之间的转让以及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作出限制,股东转让股份时需遵循这些规定。
不过,如果公司章程中有关股份的规定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相冲突,比如违反《公司法》关于股东权利保护、公司资本制度等方面的强制性条款,那么冲突部分无效。
总体而言,合法合规的公司章程股份规定具有法律效力,是公司运营和股东权益保障的重要依据。
三、公司债务股东负什么法律责任
公司债务中股东承担的法律责任,需根据公司类型和具体情况判定。
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例如,股东认缴出资50万元,那么其对公司债务的责任上限就是50万元。若公司经营不善资不抵债,只要股东足额缴纳了出资,一般无需用个人其他财产偿还公司债务。
股份有限公司里,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比如股东认购了1000股,每股10元,其责任范围就是1万元。
不过,在特定情形下,股东可能承担额外责任。一是股东出资不实,未按规定足额缴纳出资,需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二是股东抽逃出资,将已缴纳的出资暗中撤回,要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三是公司人格混同,即股东与公司财产不分、业务混同,股东可能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